跳到主要內容區
 

辦學理念

民國五十一年,本校籌建之初,創辦人定校名為遠東大學。當時先總統 蔣公聞訊,以親筆函建議改為中國文化學院。其含義深遠,為本校指出發展之方向與興學之理念。

中國文化之精華在文學、史學與哲學,近代西方文明之優點在科學與民主政治。中國文化之復興與發揚必須「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因此本校大學部基礎教育之體制力求完備,為一綜合性大學,以人文、社會與科技並重為鵠的。

孔子為我國至聖先師,首創六藝教育。禮樂乃以音樂陶冶德性,射御即體育之技能,書數為智育之學科。藝術與體育遂亦成為本校最早成立之重點院系。

  

本校藝術科系之完整在各大學中居率先倡導地位。國劇、國樂、舞蹈系之設立,至今仍獨樹一幟。本校羅致藝術大師之多與對藝術界之貢獻,早已膾炙人口。本校創設國內唯一之綜合性大學博物館,尤以書畫等藝術品之典藏最豐富,經常舉辦特展與講習班,對藝術教育有相輔相成的功效。

本校體育與國術教育,奄有中西之長,理論與技術並重。利用生理學與物理學之原理探析選手潛能,提昇運動成績。多年來造就之教練與國家級選手,人數之多,項目之廣,在各大學中首屈一指。一般體育課程則注重培養優良的德性和謙和雍容的君子之風,亦即所謂「運動道德與團隊精神」。

中國文化為東方文化之主流,亦為歷史學家所稱現存世界五大文明之一。近三百年來,五大文明交互影響,日益加速。語言為文化交流之基礎,本校創辦之初,即設有英、德、法、俄、日、韓等語文學系,成為國內大學中最完備之外國語文學院。外交部之俄語、韓語人才甚多出生本校。自從蘇聯共產主義瓦解以後,俄語人才供不應求。本校遂於八十年成立國內首創之俄國語文學研究所,擴大訓練之內容,培育甚多之人才以適應時代之需求。

  

新聞與大眾傳播有塑造文化與蕃衍文化之功能。視公論為民族之元氣,乃我國政治之傳統,近代新聞教育承襲西洋體系由來已久,未能切合我國文化之需求。本校提出新聞與傳播教育中國化之理念與計畫,若能假以時日,逐步推展,必能使我國新聞教育耳目一新。

建築與環境設計為我國固有文化之寶藏。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為都市計畫之開始,周公建洛邑,城牆之建築普及,而成為我國人文景觀之特色。阿房宮簷牙高啄創宮殿建築之典範,上林苑與秦始皇陵為偉大之造園工程,東漢白馬寺為我國佛教寺廟建築之創始。至隋唐我國建築已成為東方建築之主流,傳播至日、韓、越南各國。本校創校之初即設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其後相繼成立國內首創之市政學系及造園景觀學系,但分屬不同學院。自八十二學年起,三系整合成為環境設計學院,相得益彰,發揮更高之教育效益。

文化之發展必須具有開創性與實用性,傳統之科系不足以涵蓋其淵綜廣博。本校有鑑於此,動燭先機,創立了許多特殊的或比較冷門的學系。除上述國劇、國樂、國術、舞蹈學系外,尚有市政、勞工、廣告、印刷、觀光、氣象、文藝創作、土地資源、青少年兒童福利等學系以及三民主義(現已改名為中山學術)、生物科技、大陸問題等研究所。其中許多系所 , 成為國內人才之主要來源。例如傳統之「冷門」氣象學門,政府機構百分之七十以上之專業人才來自本校。而市政、勞工、印刷、觀光及研究大陸問題人才之供應,本校所占之比例亦高。

  

根據上述之理念,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九十一學年度有十二個學院,除現代醫學因設備費用昂貴外,幾已完整無缺。日間部五十七個系組,推廣教育部十九個系所,學系之多為全國第一。所系眾多,課程可以互相呼應,例如本校廣告學系學可選美術設計與印刷之課程,其他學校之廣告系則無此便利。研究所博士班十個所組,碩士班三十八個所組。今後院所系之增加,仍必須考慮時代之脈動與社會之需求逐漸擴張。

本校注重國際文化交流,在國際會議的召開、姊妹校的締結及名譽學位的頒贈,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績。民國五十七年本校召開第一屆國際華學會議 , 論文凡一百七十五篇,參加學者二百二十人來自二十個國家,盛況空前,為國內大型國際會議之濫觴。歷年來國際會議連續不斷,近年召開者有宋史、敦煌學、多國籍企業、道德價值與道德發展,心理障礙初級預防以及中國現代文學教學國際研討會、第二屆國際華學、國際東西哲學比較、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之地位研討會、第五十三屆國際心理學人世界年會等會議,皆有具學術價值之論文集問世。

    

本校之姊妹校,現有六十六個(韓國有二十一所大學、日本有十三所、美國十三所、英國三所、俄羅斯三所、烏克蘭二所、法國四所、德國二所、外蒙古、泰國、賴比瑞亞、荷蘭及比利時各一所)。

其中尤以莫斯科大學術地位崇高,在世界各大學中名列前十名之內,本校深感榮幸。交流之項目包括師生與出版物之交換,國際會議與展覽會之聯合主辦,研究之合作及球隊之訪問等。

本校頒贈名譽博士學位予三十國之友人共三百位(其中二百六十七位授予名譽哲士,實即名譽博士),包括政治家、學者、藝術家、宗教家、實業家、新聞界領袖等,其中最負盛名者,例如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國會議長灘尾弘吉、產經新聞創辦人鹿內信隆、日本「藝術之寶」歌舞伎名伶阪東玉三郎、韓國李瑄根部長、趙永植總長、美國魏德邁將軍及菲律賓羅慕斯總統夫人。

    

本校創校之初,即成立出版部,至今已出版之書籍多達一千一百餘種,其中甚多為本校師長研究之成果。「中文大辭典」為銷路最廣之出版物,全球各大圖書館都列為必備之參考書籍。其他如中華民國地圖集與世界地圖集、新刊本清史、明史、元史、金史、宋史、中華百科全書、中華五千年史都是極具學術價值的鉅著,出版部鼓勵師長編纂大學教科書,已有多種普 遍被使用,更與多所大陸出版社簽訂合約,共同出版具有學術價值之書籍。本校發行兩種英文 本季刊,即中國文化( Chinese Culture )於民國八十八年六月才停止發行,中美關係( Si no - American Relations )都由本校教授主編,內容豐富,備受國內外學者之讚譽。

本校校歌,歌詞有云:「陽明風光,接革命之心傳」。關心政局為傳統文人之職志。清儒張爾岐曰:「學者一日之志,天下治亂之源,生民憂樂之本。」實為本校師生共有之抱負。七 十九年,政府倡議全國上下舉辦國是會議,討論憲政改革,本校率先響應,在兩天會議中提 出論文五十篇,彙編成冊,為全國所有類似會議中成果最豐碩者。

近年來校友角逐民意代表者,極為踴躍,凡能秉持「質樸堅毅」之校訓,侃侃立言,為民喉舌,揭發時弊,激濁揚清者,無論其黨派,本校校友會無不全力支持。

國家之前途與海峽兩岸之關係息息相關。本校於民國六十二年成立國內唯一的大陸問題研究所(現名中國大陸研究所),近年來研究之重點自政治制度與國際關係擴展至人口、資源、環境、災害防治、經濟等問題,研究更為深入。七十八年,本校邀請趙松喬教授,為第一位來台訪問之大陸學人,從此學人訪問絡驛不絕,與本校共同舉辦之兩岸學術會議,每年都有數次。海峽兩岸關係之改善有賴於文化之交流與堅毅,而非政治意識之對立,此亦為本校追求之重要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