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術單位

文學院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文學院設有哲學、中國文學及史學三系,三系皆有碩士班與博士班,為本校創校之始,便已成立的系所。109年8月,本校推廣部「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歸隸文學院。
 
本院教學宗旨強調人文精神的陶冶,人文知識的傳授與研究方法的訓練;其作法是舊學與新知並重,國故與西學兼顧,對於西方的學術理論與研究方法,非常重視,而且盡量汲取,故各系在課程規劃上雖側重中國文化之教學與研究,亦不偏廢西洋文化的教學與研究,以收比較啟發之效,中學與西學並重,以養成學有專精的現代人才。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主要培養具有華語文教學與研究能力之教師為目標,課程內容以厚植學生華語文素養、建構華語文應用語言學之專業知識,不但具有理論的探討分析,同時兼具教學的深度引領,更有全球華語教育的務實設計,接軌國際。
 
 
 

國際暨外語學院設有日文、韓文、歐美、德文等系以及「全球商務學士學位學程」;另設有日、韓、歐美三個語文碩士班與「全球商務碩士學位學程」。同時設立語文教學中心,負責全校大一、大二外文課程(如「英文閱讀與聽講(一)(二)」、「英文」、「英語實習」、「密集英語(一)(二)」等),並辦理各類英語學習活動與競賽。

面對全球化高等教育劇烈競爭與科技快速發展,大學教育邁入國際化,人才的流動已無國界限制。積極培育具備優秀外語能力、國際視野、人文關懷與跨領域之專業人才,為本院辦學宗旨。基於此,本院定位為培育地球村數位社會所需之多元外語與商務專業複合型人才,並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本院的教學目標為培育學生外語聽、說、讀、寫、譯五技能力,進而修習以國際事務知識為導向之核心課程,以培育跨領域、具外語與專業兼具之國際商務人才。另外本校推動國際學術交流不遺餘力,與世界知名大學締結姊妹校。本院拓展「交換生制度」、「境外移地學習」、「雙聯學制」,增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拓展國際視野;與姊妹校進行交換教授、鼓勵教師與國際學術機構進行各項學術交流。

本院不但延聘國內外優良師資來校任教,更循國際學術交流的管道,與國外姊妹校進行交換教授、交換學生等活動,希望透過國際文化交流,增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拓展國際視野。

 
 

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1日起,奉教育部核定,由理學院與工學院合併並更名為理工學院。114學年度共有大學部11系、研究所碩士班6班、產碩專班1班及學士後專班1班。

原理學院包括:應用數學系、光電物理系、化學系、地理系、大氣及地質科學系、生命科學系,及應用化學、地理、大氣地質碩士班。著眼國家社會需要與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推動整合式的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讓學生習得理論與實用結合的知識與技能。

原工學院包括: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電機工程系、機械工程系、紡織工程系、資訊工程系,及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奈米材料所、機械工程學系數位機電所、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紡織產業碩士專班。以『科文共裕』、『理論與實務並重』及『結合區域科技產業發展』作為辦學重點及追求特色。

 
 
本校創設之初即設有法學部,1980年本校改制為大學後,原法學部隨之改名為法學院。至2002年8月,因本校順應社會趨勢,法學院的定位也從過去的綜合社會科學院改為法律學院。轉型後的法學院,設有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班、法律學系法學組及財經法律組。為大量延攬實務界優秀師資,目前除大一、大二學生仍於校本部上課外,大三、大四及研究所學生均於司法院附近的本校博愛校區進行學習與研究。
 
法學院師資優良,除延攬留學英、美、德、日、澳等國學者外,並聘請國內知名大法官、法官、律師等學有專精之法學碩彥擔任教席。本院積極鼓勵教師從事教學研究,並成立五大法學研究中心:民事法研究中心、刑事法研究中心、公法暨勞動法研究中心、財經法研究中心、國際法研究中心,定期舉行學術研討會,以提昇本院之學術地位及影響力。
 
大學部之法學及財經法律二組除共同必修科目外,法學組係以基礎法學及比較法學為教學重點,財經組則以財經法律及智財權法規為培育主軸。每年舉辦「實習法庭」使同學將民、刑事訴訟法之理論與實務運用結合,並設立「華岡法律服務中心」推廣法律服務及法律教育。
 
研究所除有校本部之碩士班、博士班外,城區部另成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班以基礎理論及比較法學為重心;碩士在職專班專以財經法律為教學研究內容,著重國際經貿法規及兩岸經貿關係;博士班則著重於企業治理相關法制之整合與研究。
 
法學院之發展係以國家社會之法治需求為規劃主軸。為此,自民國97學年度起,已完成五大學群規劃,包括公法學群、民事法學群、刑事法學群、財經法暨比較法學群及智財權暨國際法學群。本系學生皆可依生涯規劃選修學群課程。期望透過廣泛深入的課程安排,培養多元的法律專業人才。
 
 
 
社會科學院是為一集合多種社會科學研究之綜合性學院,融合本土關懷與全球視野的學術基地,致力於培育具備國家發展思維、社會責任感與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所屬系所包括政治學系所、經濟學系所、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所、社會福利學系、行政管理學系、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澳門境外碩士在職專班、ESG永續管理及社會工作學士後專班等單位。除提供博士或碩士的繼續深造,亦提供各項再進修管道,可以滿足從大學部、碩士班以至博士班及在職人員的各種進修需求。
本院教學與研究並進,積極培養具社會永續發展素養相關專業人才,設立「永續社區與社會創新研究中心」,回應當代社會與環境的挑戰,培育具備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跨域人才。透過科際整合與規範並重的學術養成,社會科學院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引領社會進步與公共治理的關鍵力量。
 
 
 

環境規劃暨生物資源學院於民國113年8月1日起,奉教育部核定,由農學院與環境設計學院合併並更名為環境規劃暨生物資源學院,設有園藝暨生物技術學系、動物科學系、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土地資源學系、生活應用科學系、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景觀學系等8個學系,以及4個碩士班、1個博士班,1個碩士在職專班及1個二年制在職專班。整合理論與運用實務之跨領域應用科學,培育園藝作物科學研究及推廣、生物技術、生活經營、餐飲經營管理、生態保育、動物科學技術、國土規劃、都市計畫、不動產開發管理、建築及都市設計與景觀規劃設計之專業人才,並以環境與農業永續經營及優質生活為研究與教學目標,臻達開創環境資源之永續發展,兼蓄營造優質適意之宜居環境。

未來發展願景:
隨著全球環境之快速變遷,加速各種環境問題之複雜化與解決問題技術之多元化,為此瞻望未來台灣在環境設計、環境友善農業、生物多樣性與生物科技方面之人才養成與其應有之競爭力,冀望在面對氣候變遷,強化環境韌性、淨零碳排的世界趨勢下,配合推動聯合國SDGs,並將上述理念融入教育課程,奠立本學院之教育目標:
(一)推動理論與實務研究之動態平台,培育人文與科技之現代知識人。
(二)開發質優高產的動植物品種,使學生具備高科技的專業知能。
(三)推動環境友善農業,使學生具備農地資源開發與節能減碳之正確觀念。
(四)建立台灣環境設計領域之教育典範,奠定亞洲環境設計教育之聯結旗艦。

 
 
商學院設有國際貿易學系(所)、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所、博士班)、會計學系(所)、觀光事業學系(所)、資訊管理學系(所)、財務金融學系(所)及行銷學士碩士學位學程。本院辦學之宗旨,秉持本校創校理念「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旨在傳承中國文化,並融合西方之科技與社會科學,校訓「質、樸、堅、毅」精神,並因應「企業全球化、經濟區域化」發展之趨勢,以及我國經濟發展、企業國際化政策,國內外大企業對國際企業管理人才需求之要件,為國家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經營管理能力、國際學術研究能力以及國際素養的「國際企業卓越管理人才」以及「國際優秀學者」。

商學院整體發展特色:(一)優美的E化學習環境(二)教育內涵重視「專業性知識教育」與「教養性知識教育」並重(三)學習多元化(四)提高外語能力(五)國際化專業課程(六)敦聘優秀師資結構、博士生之研究成果卓越(七)舉辦管理實務專題講座(八)多元獎勵(九)舉辦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十)機換學生至國外姊妹校修習。

 

 
新聞暨傳播學院成立於1989年,為國內第一個從事全方位傳播專業教育的獨立學院,目前設有新聞、廣告、資訊傳播、大眾傳播四學系,以及新聞及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班。大學部以培養專業素養、實務能力俱佳的傳播專業人才為目標,四系皆有先進設備與完善實習制度;研究所旨在培養高階研究與管理人才。
 
國際交流是本院的主要發展重點,本院於2007起接受陸委會委託,舉辦「大陸地區大眾傳播研究生來台實習」活動,邀請大陸地區大眾傳播研究生來台實習,增進兩岸的學術交流及學生良性互動。此外,自2011年起,設立全英文新聞碩士班,提供以全英語授課之碩士學位課程,招收世界各國之學生,提升國際化水準。
 
為因應數位化、國際化、全球化及科際整合之趨勢,並基於資源整合運用的原則,本院95學年度起,實施學群制度,透過各學群課程模組化,提供同學更多元的選擇,進而培養第二專長。本院各系歷史悠久、傑出校友眾多,是國內培育傳播人才的重要搖籃。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為全台綜合大學中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之藝術學院,設有美術、音樂、戲劇、中國戲劇與舞蹈等五大學系,並設有美術與音樂兩個碩士班。學院秉持精研中西藝術特質、強化展演領導教學、推動藝術活動社會化發展,以及促進國際藝術交流之使命,致力於承襲傳統、銜接當代,並融合跨域創新的教學與研究方向,提升整體教學品質,培育具備創作與表演專業實力的優秀人才,持續奠定本院在國內藝術教育領域的領航地位。
    本院教學主軸為「展演領導教學」與「多元創意發想」,並訂定以下教育目標:
1.    以創意為專業核心、人文素養為根基,培育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能力之藝術專才。
2.    強化「心手相通」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理論素養與藝術鑑賞兼備之教育工作者。
3.    培養具整合力、溝通力與專業表達能力之展演與創作人才。
4.    培訓具備推動藝術產業交流與運用國際資源能力之專業人才,拓展藝術實踐的全球視野。
5.    推動藝術生活化與活動社會化,實踐回饋社會、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
 
 
教育學院創立於民國89年,為國內私立大學最先奉准設立者。原設有教育學系、體育學系、國術學系(自103學年度起更名為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心理輔導學系(含碩士班)、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班與博士班、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101學年度起招生)以及師資培育中心。自109學年度起,為增強學院專業特質,體育、技擊運動暨國術、運動與健康促進等3學系,以及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班與博士班,奉准改隸新成立之「體育運動健康學院」。面對快速變遷的教育環境,為強化學院體質,對應社會需求,對系所進行了課程改造,更自114學年度起,將「教育學系」更名為「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本學院現轄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心理輔導學系(含碩士班),以及師資培育中心。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旨在協助學生掌握新興教育議題,靈活運用數位科技,培養正規與非正規教學師資、教育學術研究及教育行政人才;心理輔導學系以培育「專業助人工作者」為核心,課程涵蓋心理諮商、學校輔導與司法、社區服務,醫療協作等四大面向,致力於培育學生成為專業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老師、司法矯治人才等多元助人領域人才。畢業生能於社區諮商所或心理衛生中心、學校、醫療院所,及社會服務單位中發揮所長,守護大眾的心理健康與生活適應;師資培育中心旨在招收相關院系優秀學生,培養中等學校師資。

為鼓勵學生多元學習,本校規劃全校學生跨領域學習,本學院所屬單位已開設「身心教育與管理學分學程」、「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B組」、「教育與生活」、「心理與生活」等跨領域專長課程。

本學院秉持術德兼修、學能兼備之辦學理念,以強化全人教育、精進專業知能、陶冶敬業樂業精神為職責,期能成為培養優秀教育及輔導人才之重鎮。

 
 
整合體育運動健康科學 創新體育運動健康產業,秉持本校張創辦人「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志業,因應體育運動健康全球化潮流、產業發展人力需求、國家長期戰略及產業創新,於民國109年創立體育運動健康學院,現設有體育學系(含運動教練博、碩士班)、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
 
本院就體育運動健康領域之科學化、組織化、技術化、資訊化、酬償化本質內涵,提供新世代社會所需之創新整合人力培養,落實大學教育的責任與功能。
 

各單位連結: